1.心得交流:隔代教育怎样培养宝宝性格
隔代教育如何才能双赢一年前的“六一”儿童节期间,一项在全国范围内调查“隔代教育”的结果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
而且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就越高,而由此引起的家庭矛盾也越来越多。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隔代教育,时下受到了较大范围的质疑。
有人说,现阶段这种教育模式会影响未来中国人口的质量。情况究竟如何:隔代亲的误区人们习惯把祖孙之间的亲密关系称为“隔代亲”。
其实,隔代教育是个时间跨度较宽泛的词。在我们传统的家庭中,0~3岁甚至到学龄前主要属于养育范畴,这一时期正是为孩子成长发育的各种心理生理指标——即所谓德智体打基础的时候。
此刻,传统的“隔代亲”养育方式下出现的误区,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我们不妨看几个小片段:镜头一 咪咪一生下来就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父母每天要早出晚归地上班,她是在爷爷奶奶的膝下长大的。布娃娃是她的小伙伴,半导体里的儿歌、音乐是她的老师,而跟着爷爷奶奶上街则是她认识社会的基本活动。
爷爷奶奶已经很老了,走路蹒跚。所以咪咪学龄前更多的时间就是呆在家里自己玩,直到上学她才真正迈出了家门。
现在咪咪即将大学毕业了,但身上还是留着很深的隔代养育的痕迹:文静、不善言谈、不喜欢运动、缺少独生子女的天真活泼,下了课就回家,校园里见不到她的身影。这种孤僻的性格不能不与她最初的生长环境有关。
镜头二 刘女士的儿子健健两岁时,母亲退休搬来同住,本来和和美美的一家人,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时出现些小摩擦。比如:午饭刘女士做了红焖大虾,说好一人两只,姥姥一句“我不爱吃”,硬是把自己的一份夹到孙儿碗里。
以前健健喝水一点儿不费劲,一杯凉开水几口就喝了。姥姥可好,又放糖又放果珍,健健再看见白开水就摇头。
还有健健本来已会自己穿鞋袜,姥姥非要包办代替,搞得健健自理功能全退化了。刘女士对自己的妈真有点头疼了,这样下去儿子还不被她宠坏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益疆文化网 » 教育随笔隔代教育(心得交流:隔代教育怎样培养宝宝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