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根随笔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1·真正可怕的,并不是那种人人都难以避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种深入习俗·盘踞于人心身处的谬论与偏见。
2读诗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是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3妻子是青年时代的情人,中年时代的伴侣,暮年时代的守护。
4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5一无所长的人总要嫉妒别人的长处,因为人的心灵不是靠自身的善滋养,就是以别人的恶为食。
一个人缺此,必然要吞彼;一个人无望达到他人的长处,必然要压制别人的幸运来打个平手。6德行犹如宝石,镶嵌在素净处为佳。
7掩饰是一种荐弱的策略或智谋,因为要知道什么时候该讲真话,什么时候该办实事,都需要强建的心智,因此孱弱的政治家都是掩饰大家。掩饰的习惯是一种障碍,一种贫弱的表现。
8适时判断什么事应当公开做,并深刻地了解这一切的分寸和界限;适当暴露事件中真实的某一面,目的却是为了掩饰争相中更重要的部分。9幸福中并非没有忧虑和烦恼,而逆境中也不乏慰籍与希望。
10勇气总是在第一次付诸行动时效果最好,然后就会很快失效,因为‘勇气’二字是最容易虎头蛇尾的。11人的心灵如若不能从自身的优点中取的养料,就必定要找别人的缺点作为养料。
由于自己的缺陷无法弥补,因此需要损伤别人来求的心灵的宽慰。12蒙田在探讨谎言为何可耻可恶时说的真好:“仔细想来,说人撒谎就等于说他蔑视上帝,惧怕凡人。
因为谎言是直面上帝而逃避凡人的。”有人预言:基督再来时,他在世上将难遇诚信。
因而谎言是吁请上帝审判人类的最后钟声。13如果不能得到回爱,就会得到一种深藏于心的轻蔑,这是一条永恒的定律。
14追求真理,是向他求爱求婚;认识真理,是与他相亲相依;相信真理,是用他尽兴尽欢,所以真理才是人性的支付至善。15如果她对别人的痛苦怀有同情,那就表明她的心脏像那高贵的树一样,他流出治疗或者阵痛用的树脂的时候,自己也受了伤。
16伴随死亡而来的比死亡本身更可怕。17嫉妒从不休假,因为他总在某些人心中作祟。
18人不可学蜜蜂,“为了那愤怒地一蛰而断送自己的生命”。19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20如果文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则是:第一,无所畏惧;第二,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
2.培根随笔
自己摘吧知识就是力量。
--- 培根 ·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 培根 ·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 培根 · 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培根 · 才德有如宝石,最好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 《培根论说文集》 · 人们的举止应当象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 --- 《培根论说文集》 ·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
--- 《培根论说文集》 · 过于求速是作事上最大的危险之一。 --- 《培根论说文集》 · 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 《培根论说文集》 ·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 培根 · ……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式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
--- 培根:《论美》 ·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令人肃然起敬的。
--- 培根 · 有些老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 培根 · 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轻视的,愚蠢之人所艳羡的,谄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时他们也是自己所夸耀的言语的奴隶。
--- 《培根论说文集》 · 饶舌的人多虚妄。 --- 培根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3.培根随笔150字赏析,几篇加几十分
1.《培根随笔》中的散文关注现实,其中议论官场生涯的篇章和探讨修身持家的文字都得力于他深入的观察和亲身的体验.他力图以不带先入之见的“客观”态度来审视和考察各种现象和行为,很少从传统的宗教道德观念出发简单化地评判是非.这些散文结构严谨,论证合理,语言形象生动;常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论说通俗易懂.对我们写作议论文有一定的启发.培根的散文,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知识、人生的至理名言,对我们有多方面的启发.如“知识就是力量”“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等.
从培根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者是如何在旧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日趋瓦解之际,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规范和道德.
2.《培根随笔集》这本书语言简洁,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让人受益匪浅,最适合我这种不喜欢读长篇大论而又想得到多点东西的人看了。虽然只是:“论”“说”“谈”但是,我读起来却觉得有好多地方都不懂啊!可能因为写的都是人生的哲学。所以要很高的悟性吧!但是我还是觉得无论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读这本书。因为《培根随笔集》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即使在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中,自己没有钱,没有权,只要有文化,有能力,有健康,遭点厄运也无妨。因为厄运当中也蕴含着一份让人亢奋的幸福啊!培根的话语既使人们开阔了眼界,也能使人们顿悟
转载请注明出处益疆文化网 » 培根随笔繁华的沙漠(培根随笔经典语录)